Latest news
新闻动态
七夕|天上鹊桥会,人间情意浓
2024-08-10 18:03:51

七夕节

七夕节,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。又称七巧节、七姐节、女儿节、乞巧节、七娘会、七夕祭、牛公牛婆日、巧夕等。在古代,七夕节最早叫作“乞巧节”或“女儿节”,妇女们在这一天相约,穿针乞巧,投针验巧,祈求得到智慧,变得心灵手巧 。七夕节起源于汉代,兴盛于唐代,鼎盛于宋元,丰富于明清。

七夕是中国古老的传统节日,起源于古代的星纪崇拜。是少女祭祀星神、祈求心灵手巧的浪漫之夜。汉魏以后,主要成为表达女性愿望、比试与展示女性巧艺的节日。人们会在七夕节吃巧果、巧芽面等食品,并进行一系列乞巧活动:如穿针乞巧、喜蛛应巧、守夜许愿、曝书、晒衣等。

习俗一:穿针乞巧

穿针乞巧,中国岁时风俗。每年七月初七举行。七夕之夜,女子手执五色丝线和连续排列的九孔针(或五孔针、七孔针)趁月光对月连续穿针引线,将线快速全部穿过者称为“得巧”。

习俗二:喜蛛应巧

除此之外,还有“喜蛛应巧”。稍晚于“穿针乞巧”。大致起于南北朝之时,七夕夜,陈列瓜果于庭院中,有蜘蛛结网则得巧,网密得巧多。

习俗三:投针验巧

投针验巧是七夕穿针乞巧风俗的变体,源于穿针,又不同于穿针,是明清两代盛行的七夕节俗。所谓投针验巧,即是先准备一只面盆,放在天井里,倒入“鸳鸯水”,即把白天取的水和夜间取的水混合在一起。但常常把河水、井水混在一起倒入面盆就算成了,面盆和水要露天过夜,再经第二天即七月初七白天太阳一晒,到中午或下午就可以“验巧”了。原来面盆里的水,经过半天太阳光照射,表面依稀生成薄膜,于是取缝衣针,轻轻平放在水面上,针不会下沉,水底下,就出现针影,这针影若是笔直的一条,即是“乞巧”失败,若是针影形成各种形状,或弯曲,或一头粗,一头细,或是其他图形,便是“得巧”。